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4章 趁热打铁再上一疏(2 / 4)

六科更早的读到群臣奏疏,实际上就是递送公文的机关。

通政司在大明这个以公文处理国务的王朝是很重要的,但是重要并不代表有权利。

而现在的通政司,是一个涵盖了大明几条主要驿站网络,要在全国各地建立经历所,传递全国情报的衙门。

这也就意味着通政司将会成为大明情报上传下达的枢纽。

使用飞剪船,南京的消息从上海县的码头出发,直接航行到直沽的码头,再通过直沽和京师间运河边的石板路快马传递系统,最短十五天时间就能送到京师。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飞速。

不仅仅是南京,广州的消息也可以通过海驿急递,一个月内京师就能拿到广州的公文。

此外还有海外消息。

冯学颜派驻朝鲜之后,朝鲜通政署迅速开展工作,梳理了朝鲜国内的消息,每半个月都发一份简报来京师,现在大明皇帝对朝鲜的动态,甚至要比朝鲜国主都要清楚。

除此之外,冯学颜为了能尽快立功回朝,还在朝鲜搜罗有关倭国的消息,也形成专案发回京师。

如果按照苏泽的奏疏,再设立南洋通政署,日后南洋的情报也能被通政司掌握。

这些通政经历所,日后要分布在沿海城市、西北军情节点、辽东棱堡、西南要道上,还要分布于海外。

在官场上,比别人知道更快更早就是权力。

杨思忠明白这一点,通政司的权力正在逐步膨胀。

前提是苏泽这份奏疏能够执行。

杨思忠轻扣指节,但是这份奏疏的阻力不在外廷,而是在内廷。

——模拟开始——

《快船海递公文并请设南洋通政署疏》当日送到内阁,内阁全体赞同你的奏疏,奏疏被送到了内廷。

司礼监使绊子,让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点:340点

是否使用1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是。”

100点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值:240点。

苏泽看着模拟的结果,这次是司礼监阻扰自己的奏疏。

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份奏疏等于让通政司成了皇帝的耳目。

而皇帝原本的耳目是谁?

东厂和锦衣卫。

很显然,司礼监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要阻挠奏疏实施。

好家伙,自己这些日子都忙着和外廷斗智斗勇,都忘记了内廷了。

也对,对于太监来说,他们的权利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如果连消息渠道都被外廷垄断,那内廷就更没有话语权了。

司礼监三巨头只是低调,不和外朝争权,但不代表他们就是软弱可欺,甘愿让出手里最重要权力的。

看来自己还是思虑不够周全。

苏泽越发觉得要推动变革的难处,这是自己有金手指查漏补缺的,如果没有,可能一条利国利民的政策,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不少人。

京师这么多势力,但凡跳出来几个阻拦,事情就办不成了。

改革难啊!

苏泽也明白了,为什么改革先驱都要先立威,然后再用近乎于矫枉过正的方式推动改革。

如果不这么做,怕是连第一步都迈不过去。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只用了100威望点?——

杨思忠拿着内阁票拟过的苏泽奏疏,来到了司礼监。

杨思忠将奏疏交给了李芳,李芳的眼睛眯起来,正准备翻看奏疏的时候,杨思忠又说道:

“李掌印,本官也有一份密奏。”

密奏?

密奏不需要经过内阁和六科,是官员直接向皇帝的上书。

当然,密奏也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