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都返回棉城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时间已临近傍晚,尽管这段航程只有三个多小时。
但由于途中的辗转和候机等事宜,整个行程下来却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令人倍感疲惫。
京都与棉城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京都作为国家的首都,其繁华程度和热闹氛围远远超过了位于山沟里的棉城市。
然而,柳江河和黄怡涟等人却觉得在棉城生活更为舒适自在,走下飞机呼吸新鲜空气以后,他们都不由得感叹,“还是棉城安逸”。
总体来说,棉城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比京都要慢一些,虽然棉城的物价水平并不低,但与京都相比,仍然要好得多。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优势,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宜人之处,不能仅仅因为某个人的感受就轻易下结论,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随着在棉城生活的时间逐渐增长,黄怡涟也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起初她对棉城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些不太习惯。
但如今,当她离开棉城一段时间后,反而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这时,她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她的堂姐黄怡琳渴望留在棉城,甚至死后也要葬在这里。
这就是棉城市,一座看似平凡无奇的五线城市,但却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你或许会认为这座城市如同钢铁般坚硬,是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
然而,当你真正走进它,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
宛如一个温暖的男子,以其宽广的胸怀接纳着每一个人。
柳江河,这座城市的孩子,在这里出生、成长。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
因此,当他置身于此,便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敞开怀抱。
相比之下,京都则给他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那个繁华的都市里,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种束缚既源自京都是政治中心的特殊地位,也来自于黄家等家族势力所施加的压力。
然而,当他回到棉城,所有的压力都瞬间消散。
这里的空气、这里的街道、这里的人们,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
而当他回到盐都县时,那种感觉更是难以言表。
柳江河从未将自己视为盐都县的“皇帝”,也从未觉得自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妄为。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明白作为盐都县的县委书记,他肩负着引领这座城市发展的重任。
对于许多人来说,能够拥有如此权力,指点江山,无疑是令人羡慕的。
但柳江河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个职务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关系到盐都县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无非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他们渴望能够穿上漂亮的衣裳,品尝美味的食物,居住在舒适的环境中,并且在出行时感到便捷。
这些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是老百姓内心最为朴素和真实的追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官员虽然口口声声地宣称要为民服务。
但往往只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并未真正将其铭记于心,更不用说将其付诸实际行动了。
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使得老百姓的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官员们付出百倍的努力去践行的责任和使命。
柳江河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来到盐都县后,对于那些不愿意为民做主的官员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起初,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