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287 注资稀释股权?想多了,校企办产业太多看不上(3 / 4)

灵羽就来气。

也没埋怨谢威,点了点头。

于是,谢威转身离开,莫灵羽继续她原本的工作。

“诸位,时间拖得不短了。虽然你们在调整生产线,各种进度在推进,合作没有敲定,没有大笔资金投入到批量化制造中,要快速占领市场根本就是做梦!看看国际那些汽车巨头,一年制造数百万辆,而国内汽车制造产能最高的一汽,前年也不过才完成全年汽车产量58000辆的目标……”

看着霍国强跟刘建云等人,谢威毫不客气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122厂的合作方案到现在都没谈妥。

想要资金,他们不愿意付出高一点的利息,也不愿意提供更多的股份。

怎么能行?

“谢威,不是我们不着急,可你们的条件……”

“如果这样,咱们就不用谈合作了!学校在宏光面包车的研发上投入了不少资金跟精力,肯定不可能就这样闲置下来……当然,122厂也投入了人力跟物力,咱们就把这技术算你们40%吧,我们寻求其他汽车制造厂合作。”

“别啊!”

刘建云顿时急了。

要不合作,122厂靠着眼前的状况,翻身都翻不了。

即使抛开哈工大的汽车团队,生产宏光面包车卖出去,没有资金支持,没有校企办的销售人员,靠着122现有的资源,根本没办法的。

“谢威,能不能把贷款金额提高一些,投资占股的资金比例降低一些?”

霍国强也急了。

一直都不同意,不是他们想拖着。

就指望谢威能帮着卖一批轰-5给伊拉克人,这样他们就有了资金投入到汽车产能建设上,避免哈工大拿到48%的股权。

如果仅仅是48%的股权,122厂也能接受。

他们担心的是校企办后面持续注资!

122厂还指望着汽车产业改变厂里的窘境,拿不出资金注资,一旦校企办以扩大产能为理由,持续注资,他们手中的股份只能一步步被稀释。

“不能。500万的贷款,是由学校提供;投资所占比例是在这笔贷款上……即使这500万的利息是学校得了,可这是用汽车的利润偿还的!”

谢威态度坚决地说道。

“而这1000万,只是年产3万辆的投资。按理,在一开始至少应该设计年产5万辆的产能。”

谢威的话,让霍国强嘴角接连抽搐。

哈工大有钱,即使投入几千万建设产能,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跟他们合作的122厂拿不出钱!

投入太多,到时候谁做主?

“霍厂长、刘书记,如果你们没有合作的诚意,咱们都别浪费时间了。条件看似苛刻,谢威也说了,所有风险都是我们承担……我不明白你们在担心什么!”

张鸣秋不乐意了。

看看刘德宝负责的军品项目,跟伊拉克人谈判,5亿美元都没持续多长时间。

不仅很快达成了合作,资金都已经到位了。

“后续你们注资,我们拿不出钱……”

刘建云愁眉苦脸地说道。

“合作后,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能建设,三年内,汽车业务的贷款每年只还利息,三年后偿还本金,并且根据情况,学校可以提供更多贷款……校企办不再往汽车产业中注资!”

谢威总算明白了122厂为什么一直拖着。

自己根本就没想要持续往汽车产业中投入,稀释对方的股权。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运输业的需求猛增,国内汽车制造并不是国际上那种标准化的流水线制造。

整个一汽,年产包括吉普、越野车、轿车、载重汽车在内的各种类型车辆,78年也不过才刚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