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并天下

第一百七十四章 皇子刘奭(2 / 3)

儒“。

刘旭还记得在一本后世的书中看到过一个故事当皇子刘奭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汉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很不以为然。一天乘着陪父亲用餐时,刘奭便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 “汉宣帝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 “说完了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此时,天子刘洵对于册封皇子刘奭为太子的想法瞬间动摇了起来,从内心深处讲,与皇子刘奭的性命比起来,大汉帝国的兴衰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天子刘洵明白,历史上的汉宣帝出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才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

那如今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又该如何决断呢?

天子刘洵陷入了沉思。

中常侍耿国看到天子刘洵坐在地上,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还以为天子刘洵还深陷悲伤之中,便轻声说道“天家,皇子年纪尚幼,还不懂事,天家就不要悲伤了……”

“年纪尚幼?”

天子刘洵猛然看向中常侍耿国,眼神之锐利顿时让其吓了一跳。

紧接着,天子刘洵忽然大笑了起来,说道“对!皇子尚且年幼,以后来日方长!”

中常侍耿国见状愣住了,不明白天子刘洵这话是什么意思。

天子刘洵可不管那么多,说道“立即传召宗正刘德,辅国将军、长罗侯常惠,平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诺!”

中常侍耿国闻言不敢怠慢,急忙前去传召。

很快,宗正刘德,辅国将军、长罗侯常惠,平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便赶了过来。

天子刘洵先是让中常侍耿国带人守在门外,而后便对三人说道“今日朕将三位爱卿找来,是为了一件事请三位教授皇子刘奭!”

话音一落,宗正刘德,辅国将军、长罗侯常惠,平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都是愣住了,天家的意思已经在明显不过,这就是在培养皇子刘奭,为册封太子做准备了!

三人互相看了看,而后宗正刘德拱手说道“天家,此事是否再考虑一番?为皇子刘奭教授学识,臣等自然责不旁贷,但是臣等是以什么身份来教授?大司马大将军那边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这些事情天家可曾想过?”

宗正刘德的连番发问,也让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而后便说道“三位爱卿只管教授之事,暂时并没有正式的身份,只需要三位爱卿每三日进宫前来为皇子刘奭讲学。”

“至于大司马大将军那边,自有朕来应对!”

天子刘洵心中也是有些底气的,此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注意力已经被新军筹建之事吸引了过去,对于皇子刘奭这边的关注并不多。

而且如今霍成君也稳坐皇后之位,天子刘洵更是与之很是恩爱,让霍家人放下心来,如此也稳住了霍家人。

而且即便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注意到此事,天子刘洵也有正当的理由对付过去以皇子刘奭年纪合适,需要进学为由。

这样的理由即便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无法回绝,总不能让皇子刘奭无书可读吧?

此时宗正刘德,辅国将军、长罗侯常惠,平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都是拱手称诺。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三位爱卿就从明日开始教授吧。”

“诺!”

接着,天子刘洵又嘱咐道“三位爱卿要牢记,朕需要皇子刘奭富有学识、饱读诗书,但却不希望其成为儒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