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
耶律隆绪说“太后说的是,儿臣记住了。”
萧绰知道耶律隆绪心里还不服气,也不再说。
这时,侍者端上晚膳,三人边吃边喝边谈事情。萧绰问耶律隆绪今天巡军如何,士气怎么样?
耶律隆绪说“士气好得很,特别是听说皇太后亲征,士气大涨,每个士卒都磨刀霍霍,要随太后一起征战,建功立业。”
萧绰笑道“是吗?皇上怎么对他们说的?”
耶律隆绪说“儿臣对他们说,这是我们对宋国最后一战,这一仗要彻底打垮他们,所以皇太后亲自领兵出战,率领百万雄兵,挥旗直下,一举攻下汴梁,到时候汴梁就是我们的。朕还告诉他们汴梁金银珠宝遍地都是,只要我们攻下汴梁,我们想怎么拿就怎么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将士们听了都恨不得立刻就攻下汴梁。”
韩德昌说“皇上还真会激励士卒。”
萧绰说“说说可以,但不能这么做,我们是一支军队,不是一群土匪。”
耶律隆绪说“朕只是激励一下士气。”
萧绰说“今天朕召见了萧挞凛、萧排押和耶律磨鲁古,问了他们南征之事。”
韩德昌说“他们怎么说?”
萧绰说“都主张尽快南征。”
耶律隆绪说“朕也主张尽快南征。”说罢,看着韩德昌。
韩德昌说“臣也同意尽快南征,因为冬天更利于我军行动。”
萧绰说“他们也是这样说的。”
耶律隆绪说“那就明日出兵吧。”
萧绰说“朕以为明天可暂派一支先锋,再去试探一下,大部队随后跟进,如何?”
韩德昌说“臣同意太后的意见,这样做更加稳妥一些。”
萧绰说“今天,萧挞凛说愿为先锋,你们觉得怎么样?”
耶律隆绪说“太后不是让他统领全军?怎么可以当先锋官呢?”
韩德昌说“这没什么,皇上,萧太师还是统军元帅,只是又肩负了先锋官之职。”
耶律隆绪说“萧挞凛做了先锋官,谁来指挥全军呢?”
韩德昌说“不是还有皇上和太后吗?有皇上和太后亲自坐镇指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耶律隆绪听了甚喜,他一直想统帅全军,建立功勋,便说“皇太后还是留在南京,坐等消息吧。”
萧绰说“怎么?嫌朕老了?”
耶律隆绪忙说“不是,杀鸡焉用牛刀,有儿臣去救可以了。”
韩德昌说“皇上千万不要轻敌,当年守太保就担心南征困难,怕萧太师莽撞误事,主张皇太后一起南征,只有皇太后能制止他的行为,所以,临终之际,一再强调南征一定要请太后跟随大军,临机决断,免得误了大事。”
耶律隆绪说‘可是,太后近来身体不是很好,朕怕太后吃不消。’
萧绰说“皇上放心,朕的身体没事,这点苦还是受得了的。”
韩德昌关切地看着萧绰,她看起来很疲惫,强打着精神,明显地在透支着身体,韩德昌鼻子酸酸的。,近来,她总是咳嗽不止,脸上冷汗淋漓,韩德昌很是不安,南征的事像大山一样压着她,看着真叫人心疼。他说“要不,就听皇上的,在南京呆着,随时关注前方的动向,也是可行的。”
萧绰说“那怎么能行?哪有坐在千里之外指挥大军作战的?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坐在千里之外如何把握?”
韩德昌说“万一——”
萧绰说“生死有命,万一死在南征途中,也是没什么,太宗皇帝,诸葛亮不都是死于征战途中?”
韩德昌连忙说“臣不是那个意思。”
萧绰说‘朕知道你的意思,是怕朕万一病了,怎么办?’
韩德昌说“是呀。”
萧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