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者:热搜预警吴瑕聂冰

50 第49章 公大双状元(1 / 2)

驾车回程途中,聂冰看了一眼上方的后视镜,就见后排的景丹搂着女儿景良月闭目小憩,在平稳的车里一起睡熟了过去。后视镜下悬着一块深色的徽章,自下至中央印有书本、麦穗、盾牌和五星,上方则印有八字校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聂冰考入公安大学那一年,总分位列侦察学院榜首的位置,荣升成为了那一届的“侦察状元”。他的刑侦天赋在大学阶段就得以闪亮发光,在诸多优秀的科目之中,数现场勘察学最为出类拔萃,是远近闻名的刑侦尖子生。

相较理论性见长的犯罪心理学,聂冰更注重那些直观、实际的现场数据。

在那一组组看似冰冷的庞大数字背后,何尝勾勒不出一个人的身高、体型,哪里描绘不了案发时的激烈程度,就算是那最为神秘的心理区域,同样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给出一份让检方和法庭更好接纳的侦察结果,比起推敲那些尚未被中国法律所承认、采纳的犯罪侧写,要直接且更具效率得多。

聂冰初次见到海朗的时候,是在一宗碎尸案的陈尸现场,偏刑侦方向的几大学院均只推出了一名优质学警,参与到真实的凶案实践中。

现场位于一处老式居民楼内,一具女性尸体被凶手残忍地肢解成了十几大块。四肢手脚被掩埋在了天井里的多个大型花盆内;躯干里里外外被掏剥了个干净,脏器皮肉一并进了绞肉机,碾碎成酱后冲入马桶,流向了下水道;剩下的肋骨和脊柱被剔成几份,分批扔进了不同的垃圾桶;脏乱不堪的客厅角落里摆有一只污迹斑斑的双门冰箱,打开上层的冰冻柜门,里头横卧着的是一颗双目微睁的长发头颅……

初入现场的学员十有八九经受不住这样的血腥场面,有人干呕有人吐,个个人仰马翻,狼狈尽显。在这一干学员里依旧保持镇定,跟随勘察人员测量、记录的惟有两人,一个是聂冰,另一个则是海朗。

论及海朗在公大的名声,算是和聂冰不相上下,他是同年公安管理学院的头名状元,按说所学专业本和刑侦方向相距甚远,但管理学院却破例给他争取到了实践名额。

不仅如此,海朗还是整个公大中实践经验最丰富的一名学员。反扒、缉毒、扫黑、反恐……几乎各式案件全都亲身跟过一遍,原因是他在公大校刊内担任记者工作。

大学时代的海朗就提出了有关强化公安宣传工作的若干设想,他不仅在口头上提出,并大胆地付诸了行动。早在博客盛行的年代,他就经常将各类民警的采访报导发布上互联网;他和天涯论坛里,几名本职为警察的网络作家互为好友,时常在他们章节底下科普文中的专业细节;他在多个bbs里舌战群儒,抵御、抗击着那一个个刻意造谣或是无知传谣的id代号;他凭借着独到的眼光,以一名宣传者的身份,将那些幕后英雄推到台前,以此温暖孱弱者、感染勇敢者、警诫作恶者。

分属不同学院的两名状元在数次凶案实践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惺惺相惜,情同手足。

海朗生得英俊潇洒,风流中带点痞气,外加一张能说会道利嘴,早早俘获了公大一众女生的芳心。不仅如此,他还多才多艺,一手出神入化的象棋技艺曾代表公安大学,在全国大学生象棋联赛中摘得过个人桂冠。

而聂冰的外在条件也好得出奇,若要把他的气质样貌和普罗大众相比,那便是有失公允,若是非得对标,比的也该是娱乐圈里最富魅力的几张男星面孔,他严肃、沉稳、一丝不苟,同一套深色制服,唯有他可穿出挺拔、硬朗的禁欲之感,起得那范儿不像是公大的学警,反似是北影的明星。

海朗家境普通,出生在宁州的一座小县城里,父母是做小买卖的个体户,有个小他九岁的弟弟,名叫海葳。

人说寒门出贵子,海朗却不时自嘲,说他家连个门儿都没有。在他十六岁那年,双亲开